您的位置 : 姓氏大全  >>  艾氏

得姓始祖:汝艾 艾孔

始 祖 地:河南禹州

君望堂号:陇西、汝南、河南、天水;爱民堂

当代人口:第184位/约69万

现存家谱:部

官网:www.jiazuxitong.com

扫码安装艾氏APP

名义

艾,即艾蒿,又名冰台、艾草、香草、医草、灸艾、艾绒、艾叶等。

艾蒿,菊科,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叶面呈羽状深裂,被覆灰白色短绒毛,背面被覆灰白色蛛丝状密绒毛。秋季开花。

艾蒿茎叶含芳香油,具有多种功效,既可入药、作灸,又可驱虫,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,还可用作调香原料和染料。艾叶性温、味苦,中医学上以艾叶入药,具有回阳、理血气、逐湿寒、止血安胎等功效。

艾叶上的绒毛称为“艾绒”,常用于针灸,故艾叶被称为“医草”;在古代,无论是冰块取火,还是钻木取火,或用火石、火镰取火,都是用艾绒做取火材料。

艾叶油(挥发油)有明显的平喘、镇咳、袪痰及消炎作用。全草有调经止血、安胎止崩、散寒除湿之功效。

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,具有驱虫的功效。五月端午节时,人们用艾作虎,或剪綵为虎,粘上艾叶;有的直接将艾蒿挂在门框上,一是用以辟邪,二是驱赶蚊虫。

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,有一种糍粑就是用清明节前鲜嫩的艾叶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,称为“艾糍”。

全国各地皆产艾,尤以河南汤阴的北艾、浙江四明(今宁波市)的海艾、湖北蕲春的蕲艾最为著名。

在古代,艾蒿遍布于原野,与庄稼争地,必须刈除。于是人们发明了刈除艾蒿的镰刀,这种镰刀也称为艾或艾刀。发明艾刀的氏族称为艾氏。

艾叶“辟邪”“辟瘟疫”的典故:

在古代,人类不断受到疾病和瘟疫的攻击,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,当一种烈性传染病发生时,往往整个村子或整个部落的人大部分都死亡了,人们无法理解这是瘟疫流行造成的,以为是妖魔鬼怪邪气来侵。但人们发现,在每次灾祸发生时也总是有一些人却能安然无恙。

经古人无数次的反复观察,终于发现这些人土屋的墙上挂满了一种杂草,并发明了一种镰刀,在端午节前后、此种杂草生长最茂盛时上山刈摘,挂到自家墙壁上晾干,以备燃烧取火及保存火种之用;而这种镰刀因这支族人姓艾而得名艾刀,用艾刀刈摘的杂草称为艾草。

难道是这些妖魔鬼怪邪气怕艾草吗?他们又经过多少次反复的实践,终于确认了悬挂艾草、燃烧艾叶是可以免受妖魔鬼怪邪气侵害的,慢慢就有了“艾叶辟邪”的认识。

起源与演变

汉族艾姓的来源有:风姓、子姓、姜姓和姬姓。

第一支:出自风姓。女娲氏之后有汝氏。辅佐夏朝少康帝中兴夏朝的大臣汝艾,因其功高,少康帝赐姓艾,汝艾为文字记载的艾姓得姓始祖,距今约有3500年;

第二支:源出子姓。商武丁之后有艾国,侯爵,故地似在今河南安阳附近的汤阴。周武王灭商前,艾侯被俘,国灭,子孙以国名为氏。子姓艾氏的历史大约有3100年;

第三支:《中国姓氏·三百大型》记载,汤阴艾国最后一任侯爵的子孙以故国名“艾”为氏,源出子姓,距今有3086年;

第四支:《中国姓氏·四百大型》记载,源出姜姓。春秋时齐大夫艾孔之后。艾孔即裔款,春秋时齐景公大夫,其封邑在艾陵,故地在今山东莱芜东北,以邑名为氏。姜姓艾氏的历史大约有2500年;

第五支源出姬姓。春秋时吴国公子庆忌后裔;《吴越春秋》记载,吴泰伯、中庸知道古公要传位给老三季历的儿子姬昌,于是借口到衡山采药,后到了吴越之地削发纹身当了野蛮人,以此表示不会再回周继位,后创立吴国,公子庆忌为吴王僚之子。姬姓艾氏的历史距今大约有2400年;

少数民族艾姓起源:

北魏鲜卑族去斤氏于公元496年改为艾姓;回鹘族爱里八都鲁于南宋嘉熙四年(1240年)率部归顺宋朝,并改爱姓为艾姓,取名艾忠孝;回族艾姓主要来自经名(即回族人名字)首音,如归附清朝的回族人艾布巴克,其后裔以艾为姓;满族爱新觉罗氏、西林觉罗氏、爱义氏、爱浑(瑷珲)氏有改为艾姓者;蒙古族艾姓源于蒙古族“艾日尹古特”姓氏的第一字;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彝族绞姓于1872-1873年期间改为爱姓,后演绎为艾姓;柯尔克孜族、锡伯族、白族、瑶族、土家族、苗族、侗族、布依族、仡佬族、哈尼族、拉祜族、佤族、傣族、布朗族、壮族、朝鲜族等少数民族亦有以艾为姓氏。

外族融入:

外族改姓艾的大事件不多见。河南艾氏,系北魏孝文帝时鲜卑族姓去斤氏所改;唐朝时留居中国的犹太人后裔也有艾氏。清朝以后的其他民族尤其是南方民族中的艾姓主要来自汉族;留居中国的犹太人中有艾姓,如北宋中期(1050年前后)来华经商、后定居于国都汴梁(今开封市)等地的犹太人中有艾姓;元朝中后期至顺年间任裕州(今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)达鲁花赤的中东波斯回族艾米那后世以艾为姓。

分布与迁移

宋朝时期,艾姓大约存25000人。江苏为艾姓的第一大省,集中了 全国艾姓人口的—半。 其次分布于江西、河南、福建等地。

明朝时期,艾姓大约有68000人,约占全国人口的0.03%,排在第一百七十三位。江西为艾姓第一大省,约占艾姓总人口的34%。其次分布于陕西、湖北、山东、湖南、河南、福建等地。

当代艾姓人口大约有69万,为全国第一百八十四位姓氏,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. 052%。 主要分布于湖北、江两、湖南、四川四省,大约集中了艾姓总人口的41.6%其次分布于辽宁、 河南、山东、河北、陕西云南,这六省又集中了艾姓总人口的30.8%湖北占艾姓总人口的 13. 1%,为艾姓第一大省;江西紧随其后,约占艾姓总人口的12%。

传统文化:

郡望和堂号:

艾姓主要堂号有爱民堂、东乡堂、天水堂、衍庆堂、孝思堂等。

艾姓的郡望有天水、陇西、汝南、河南。

“爱民堂”典出南宋艾若纳。艾若纳为吴兴令他爱人民,恨恶吏。在他的办公案桌上立有一幅座右铭:“爱民如恤血,挞吏胜看经;棒折乡胥手,何劳诵大乘。”其后代遂以爱民为氏族堂号。

艾姓的重要楹联有:

陵邑世第新;天水道脉长; 典故人物:艾孔、汝艾

爱民如恤血;挞吏胜诵经; 典故任务:艾若纳

试宏词以登首选;受左传而擢甲科; 典故人物:艾晟、艾颖

乾德廷臣,拔中首选;东乡才子,文列大家 ; 典故人物:艾南英

其他姓氏

安氏陈氏敖氏